发布日期:2025-03-19 23:36 点击次数:59
2025年3月12日短期股票配资股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
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南宁市粤剧代表性传承人梁素梅
壮族三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莫花美
壮族会鼓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韦建廷
3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新增人数居全区第一
南宁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增至8人
展开剩余85%梁素梅
梁素梅(左)主演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粤剧作品。
梁素梅自1979年从事粤剧演员工作,全面掌握粤剧的唱念做打,掌握花旦、青衣、老旦、刀马旦、小旦等行当的表演艺术和南派传统排场的演绎,是广西粤剧界的领军人物。梁素梅德艺双馨,表演技艺精湛,形成了独具广西地方代表性的表演艺术风格,彰显广西本土特色和民族元素。
梁素梅(中)现场指导青年粤剧人才孵化培养。
从艺46年以来,主演了粤剧《目连救母》《江姐》《西河会妻》《刁蛮公主戆驸马》《山乡风云》等50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1997年由她主演的粤剧《月到中秋》荣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曹禺戏剧奖·剧目奖,个人荣获优秀表演奖,这是南宁市戏剧史上首次获得大型戏剧国家级奖项;2001年在粤剧《紫金锤》中一人饰演三角,一举夺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广西粤剧界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演员。
多年来,梁素梅(右)一直坚持在演出第一线。
莫花美
莫花美(右一)到广西艺术中心参加第七届广西民歌会"唱享民歌"活动。
莫花美师从壮族三声部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温桂元,熟练掌握歌谱旋律及歌词的特点、结构、押韵要求,掌握三个声部的演唱方法和技能技巧。她唱腔高亢、明亮、突出,擅唱高声部,担任第一声部主唱。熟悉多种民歌内容,能演唱多种民歌,能开口成歌,在任何场合都能即兴演唱,对歌如流。
莫花美(右二)经常和三声部民歌百灵演唱队在马山各旅游景点为游客演唱三声部民歌。
莫花美扎根农村,经常参加举办的民歌展演和文艺演出。她走进校园、走进村屯,向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当地群众以及小朋友们普及三声部民歌相关知识,并积极与专家学者及各地区、各民族的歌手们交流学习。在多年的传承实践中,积极培养了5名优秀徒弟和600多名学员,且全都能掌握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知识及唱法技巧。
莫花美(右一)在马山县古零镇安善村壮族三声部民歌展示馆给游客介绍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展史。
韦建廷
韦建廷带领会鼓队到南宁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及群众文艺表演活动。
韦建廷自9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马山壮族会鼓,经常观看本村屯和周边村屯的会鼓表演和比赛活动,细心记下各种打鼓动作与鼓点节奏,经常用筷子敲打空碗练习。10岁时用一节大竹根制作一面小鼓用作日常练习。久而久之,练就了扎实的打鼓技术,掌握各种鼓点节奏。16岁熟练掌握制鼓、清鼓、开鼓、指鼓等技艺,并自制500多面鼓用作业余鼓队和学校使用,持续培养了3000多名会鼓手。
韦建廷积极开展会鼓进校园活动。图为韦建廷在白山镇大同小学给学生们传授会鼓技艺。
韦建廷的会鼓打法既传承传统,又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能独自编导各种鼓点打法,节奏紧急密集,鼓声高昂嘹亮,打击套路变化多端,身法灵活。多年来,他参与了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式展演、上海世博会、纪念广西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南宁“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等众多大型活动。
韦建廷熟练掌握壮族会鼓制鼓技艺,其制作出来的牛皮鼓声音浑圆厚重。图为韦建廷正在固定鼓面。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非遗社会可见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和可持续性。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80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9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184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4人,其中国家级8人,自治区级94人。
●短期股票配资股
发布于:北京市 上一篇:配资一流股票配资网站 智通港股通占比异动统计|1月29日
下一篇:昭通股票配资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药品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